歷史是不容忘記的,唯有了解歷史,回顧歷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
正航儀器現在為您介紹遺傳算法的發展歷程!
遺傳算法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由美國Michigan大學的J.H.Holland教授及其學生和同事發展起來的。雖然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就有人開始研究運用數字計算機模擬生物的自然遺傳與自然進化過程,到20世紀50年代末,已有一些這方面的學術論文發表,但是當時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主要是一些生物學家,研究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自然遺傳與自然進化現象。

到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初,Holland教授開始認識到生物的自然遺傳現象與人工自適應系統行為的相似性。他認為不僅要研究自適應系統,還要研究與之相關的環境。因此他提出在研究和設計人工自適應系統時,可以借鑒生物自然遺傳的基本原理,模仿政務自然遺傳的基本方法。
1967年,他的學生J.D.Bagley在博士論文中首次提出“遺傳算法(genetic Algorithms)”一詞。此后,Holland指導學生完成了多篇有關遺傳算法研究的論文。
1971年,R.B.Hollstien在他的博士論文中首次把遺傳算法用于函數優化。1975年是遺傳算法研究歷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這一年Holland出版了他的著名專著《自然系統和人工系統的自適應》(Adapt in Natural and Artificial System)這是本系統論述遺傳算法的專著,因此有人把1975年作為遺傳算法的誕生年。Holland在該書中系統的闡述了遺傳算法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并提出了對對遺傳算法的理論研究和發展極其重要的模式定理。該理論首次確認了結構重組遺傳操作對于獲得隱并行性的重要性。
直到這時,人們才真正認識到遺傳操作到底在干什么,為什么又干的那么出色,這對于以后陸續開發出來的遺傳操作具有不可估量的指導作用。進入20世紀80年代,遺傳算法迎來興盛發展時期,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在應用研究都成為十分熱門的課題。此后,遺傳算法廣泛應用于各種復雜系統的自適應控制以及復雜的優化問題中。今天,關于遺傳算法研究的熱潮仍在持續,越來越多從事不同領域的研究人員已經或正在置身于有關遺傳算法的研究應用中。
遺傳算法的發展歷程就是這些,雖然有些繁瑣,但是卻深刻地描述了當時的發展情況。
http://www.szzizhi.com